浅谈生豆的成分与风味的关系

2020-12-11

咖啡生豆即为咖啡树果实(Coffee Cherry) 剥去果皮与果肉后的胚乳/种子,化学组成非常多元,包含多醣、蛋白质、油脂、绿原酸和生物碱等多种养分。

每种咖啡品种的成分组成皆有相当差异,目前市面上咖啡饮料常见的品种有三种: 阿拉比卡(几乎所有的精品咖啡皆属于阿拉比卡)、罗布斯塔(豆子较肥大、产量多、较苦,为低价三合一咖啡等产品的主要原料)、与相对少量,特别肥大但味道清淡的利比里亚种。

咖啡内部的糖类,为咖啡烘焙中酸味和甜味的主要来源。在焦糖化反应中,蔗糖会成为醇厚带苦的焦糖,并且夹带醋酸生成,各种风味的比例受蔗糖成分相当程度的影响。

咖啡中约有10%的蛋白质与胺基酸,在高温烘焙的过程中,蛋白质会和糖类发生「梅纳反应」,散发出烤面包一般的烘烤香味,在此同时将咖啡豆转为褐色。

咖啡中油脂成分多寡的油脂对口感影响很大,特别是决定了义式浓缩咖啡的香味和crema,油脂组成较高的生豆,也受到市场青睐,容易卖出高价。
须注意的是,高脂质的生豆若烘焙度较高,会相对更加容易氧化而腐败。

咖啡中的绿原酸除了酸味以外也带有苦涩味,但有抗氧化的功能,越浅烘焙的咖啡保留的绿原酸越多,但若烘焙不当,会产生所谓的「草味」、麦茶味等烘焙不足(「发展不足」)的风味。

咖啡里主要的生物碱有咖啡因与葫芦巴碱。
咖啡因是咖啡豆中抵御病虫害的物质,是苦味和兴奋剂效果的来源。罗布斯塔咖啡种植于低海拔,虫咬威胁较大,咖啡因含量比相对高海拔的阿拉比卡咖啡高。葫芦巴碱也是咖啡苦味的主要来源。

除了以上所提的主要成分,烘焙完的咖啡还有八百种以上的挥发性芳香分子,’创造出咖啡迷人的香气。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、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,但因数量庞大,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,请见谅。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,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,本文由「Sandbox Smart」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,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,若侵权请告知删除,谢谢

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