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生豆、烘焙到冲煮,掌握咖啡的苦味!

2021-07-12

苦味在精品咖啡中一直是个不讨喜的名词,好咖啡应该要香甜可口,口感平衡度佳,也许带些酸,而且不需要加糖就让咖啡好喝。但究竟是什么让咖啡有苦味?这些苦味真的那么糟吗?让我们来看看吧。

苦味的科学
人们过去认为舌头有不同味觉感受的分布,像是甜味、咸味、酸味及苦味各有不同的接收区域。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风味在舌头的任一区块都可感受到。

因为我们舌头的感知细胞有很多蛋白质,根据美国医疗质量与效率研究所指出,约35种蛋白质会跟食物中的化合物产生反应,产生苦味的感受。

这代表苦味感受来自咖啡中称为酚类化合物的物质,当中最常见的又称为绿原酸,之后我们会再讨论。在阿拉比卡的咖啡生豆中,这种物质占了约8%,而且这种物质对品尝咖啡的味觉感受有很大的影响。

绿原酸的种类很多,我们只需要了解最特别的两种就好了,绿原酸:生豆中最常见的化合物,di-CGA反应出咖啡苦味的主要物质。

虽然咖啡苦味大多来自奎宁酸,但有研究指出,咖啡因也会影响苦味,然而咖啡因对苦味的影响程度顶多只是次要的。

在生豆的状态,咖啡的苦味和香气,是完全让人感受不到的。
需要经过烘焙后,才会产生应有的苦味和香气。当喝习惯咖啡时,就会感受到
「苦味」之外的「甜味」和「酸味」。特别是对浅焙烘豆或是豆心焙度较浅的豆子感受会更明显。
但事实上「酸味」和「甜味」是生豆原本就有的味道。「苦味」的成分是需烘焙后,才会展现出来的。
在烘焙过程中一点一点慢慢增加的「苦味」会让「酸味」变得不容易被察觉。
也就是说,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而渐渐消失的「酸味」,残留的多寡,也会影响到「苦味」给人的感受。

其实苦味不是那么糟,咖啡如果没有苦味调和,可能喝起来会太酸或太甜,而一点的苦味能带出更丰富多元的风味层次,让整杯咖啡更有「平衡度」,当然前提是苦味不要过重。
但有趣的是,对多数人来说,我们能接受很苦的咖啡更甚于很酸的咖啡。
然而,苦味太重的咖啡确实是很糟的,所以让我们来看生豆的苦味到底是什么,以及如何在冲煮时避免苦味。

来自生豆的苦

当我们谈到咖啡的苦味时,常会联想到烘焙,但事实上有些咖啡比其他咖啡含有更多苦味。

首先,罗布斯塔咖啡的苦味就比阿拉比卡强烈,因为罗布斯塔的绿原酸及咖啡因含量较高。罗布斯塔的绿原酸在生豆状态就达10%,而阿拉比卡仅2%。此外,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将近阿拉比卡的两倍多。

故不仅是咖啡品种会影响苦味而已,2006年时,巴西植物物理学期刊发表了有关酚类化合物的研究:「品种、品类的基因、成熟度、外部环境因素与种植环境,都是影响生豆中奎宁酸含量的重要因素,进而影响最后喝到的这杯咖啡」。

研究中也提到处理法的影响,特别是季风处理法。这是印度一种传统的处理法,将生豆暴露在高湿度的季风环境下,这种处理法可以降低生豆的绿原酸及苦味。

而咖啡果实的成熟度,研究则指出「例如,未熟豆则含有较多奎宁酸,也就是为什么一杯咖啡有很多未熟豆时会很苦涩」。

烘焙为何会增加咖啡的苦味?

烘焙时,绿原酸会产生变化并分解。虽然咖啡中主要的苦味来自绿原酸,但事实上绿原酸本身并没有苦味!绿原酸在烘焙时会分解成”绿原酸内脂”和”苯基林丹”。2007年,先驱学者Thomas Hofmann指出苯基林丹会产生部分苦味,此外,苯基林丹也会影响咖啡烘焙的风味。

浅焙至中焙的咖啡会有较多绿原酸内脂,Hofmann形容这种焙度的咖啡为「令人愉悦、有品质的咖啡苦味」。而较深焙的咖啡则有较多苯基林丹,「苦味强烈且会残留在口中」。

所以浅至中焙的咖啡会有较低苦味,且保留咖啡原始的香气与风味。但当然苦味是一种主观感受,你不喜欢苦味不代表其他人不喜欢。

如何在冲煮时避免苦味

如果你买了浅焙的优质阿拉比卡,就能避免苦味吗?不一定。不管是自己冲煮还是专业咖啡师冲煮,冲煮都还是会影响最后杯中的风味。

不要过度萃取咖啡以避免苦味,因为苦味是在冲煮的后段才会大量释出。萃取时有多变因:冲煮方法、研磨粗细、水温、冲煮时间等,而以下有些建议的地方。

首先是〔研磨粗细〕,不论使用什么冲煮方式,研磨的越细,咖啡粉接触的表面积越大,虽然会萃取出更浓的咖啡,但同时也会增加过度萃取的风险。

接下来要确认〔冲煮水温〕,水温越高,萃取出的物质越多,如果咖啡豆苦味较强烈,建议用较低水温冲煮。

再来要看〔冲煮时间〕,如果咖啡较苦,代表冲煮时间可能太长。

最后要记得,萃取是取得整体的平衡,如果你调整了冲煮变因,像是调整研磨粗细,则冲煮时间也会被影响。

在对咖啡的苦味来源了解之后,我们可以在当中摸索如何控制这些变因。
照着建议的步骤进行,找出咖啡中你喜欢的平衡口感及风味。

 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、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,但因数量庞大,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,请见谅。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,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,本文由「sandbox smart」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,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,若侵权请告知删除,谢谢

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