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咖啡一定是苦的!”这样的定论。还是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。那今天就来告诉您,咖啡也是有甜味的!苦咖啡?已经是过去式了. 现在精品咖啡及消费者希望在咖啡中品出咖啡中的自然甜感(sweetness),这种甜感不是因为加入糖或蜂蜜,而是来自于咖啡的本身。
【为何咖啡有自然的甜感?】
在「风味圣经」这本书中,Page和Dornenburg写道:「甜味提供舌头味蕾最大的刺激(与咸、酸、苦对比)。然而,我们可以透过平衡度与圆润度,感受到食物因细微甜味所带来的美味。
换句话说,甜味不仅对我们这些嗜甜者来说很重要,甜味也是平衡味觉的要素。
大多数人的第一杯咖啡都是苦上加苦(这和传统咖啡的烘焙及冲煮方式有关),逐渐的人们习惯了咖啡中苦的味道。
咖啡的甜度也和咖啡的品种有关,阿拉比卡咖啡的蔗糖含量是罗布斯塔咖啡的2倍,这也是阿拉比卡咖啡优于罗布斯塔咖啡的原因之一,波旁种(Bourbon)的甜度要高于卡帝莫种(Catimor)。
咖啡中糖份的含量也跟品种、树种、处理过程有关。例如:优质阿拉比卡咖啡浆果中存在一定的糖分/甜度。因为种植,采收,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瑕疵(如采摘的咖啡浆果未成熟等等)会降低咖啡的甜度。
高海拔种植的咖啡,咖啡浆果成熟慢,故一般含糖量较高,蜜处理咖啡的甜度高于水洗处理咖啡。
【为什么有些咖啡不甜?】
尽管这样,大多成熟、健康且没有瑕疵的阿拉比卡豆,在甜味上也有分级。当缺乏甜味时,通常会归类到诸如未成熟或处理过程有瑕疵。卓越杯的杯测表格写到:「甜味的感受,会直接反映出咖啡果实采收时熟成的均衡度。」
如果咖啡喝起来不甜,就代表它未熟或是有瑕疵吗?不一定。烘焙与冲煮也会影响咖啡喝起来的甜度与苦度,而每个人味蕾感受的强度也不同。
【烘焙与甜感】
糖类在烘焙,特别是在梅纳反应(焦糖化反应)时扮演重要角色,Rob Hoos在「调整咖啡风味」这本书写到:「这种化学反应在烘焙初期开始,胺基酸作为具有还原糖的催化剂,导致复杂的非酶糖化过程。」
化学名词看了头痛?别担心,作者也是这样。以大家都看得懂的话来说,就是在烘焙过程中,产生超过600种的大量有机化合物和类黑精,以及复杂的褐变产物。
烘焙到一爆时,糖类特别是蔗糖会焦糖化。有趣的是,当烘焙时间越长,糖类会瓦解而形成复杂且带苦味的焦糖化合物。没错,苦甜感并不只是隐喻而已。
【冲煮与甜感】
假设你有为甜味而烘焙出的咖啡,下一步则是为甜味而冲煮。这并不是简单的事,找出咖啡的甜蜜点且不让风味失去平衡是非常困难。
为什么甜味这么难冲出来?2012年世界杯咖啡冲煮大赛冠军Matt Perger说:「当咖啡从萃取不足到过度萃取之间,咖啡会越来越甜就如加糖进去一般,然而咖啡很快就会变得又干涩又苦。」当咖啡处于最佳状态,这瞬间的甜味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但很容易就弄巧成拙。
为甜味冲煮,代表你要谨慎地调整冲煮参数,并且控制所有冲煮变因,确保每次冲煮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,并且记得随着咖啡烘焙好的时间越长,就越需要调整冲煮的参数
【如果黑咖啡可以很甜,为什么有人还要加糖喝?】
许多人觉得咖啡苦,甚至不加一两匙糖就会苦到无法入口,部分的消费者可能是喝到烘到深焙的低质量罗布斯塔配方豆,而这样的豆子会覆盖掉多数甜味,当然也有可能跟饮食习惯有关。
专业的咖啡人常因为消费者习惯加糖到咖啡而感到挫折,糖会覆盖甚至取代咖啡原本的风味,而这些原本风味都是悉心处理、烘焙并冲煮出来的,来之不易。
但专业的咖啡人必须了解顾客的饮用习惯和自身对咖啡的观点。在寻找咖啡体现咖啡甜美风味的同时,也要思考如何也让顾客们也有同样的想法。
但明确知道的唯一差别是这些加糖到咖啡里的人,是没办法品尝到咖啡原始的甜味。
【如何训练甜味的味觉?】
现代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糖,降低多数人对甜味的敏感度,一瓶355毫升的可乐有39克左右的糖,而这比9茶匙的糖还多。想象如果有人点了杯拿铁,加了九茶匙的糖进去,你感受如何?
要品尝自然界中带有甜味的食物,像是咖啡、水果、牛奶等,必须要减少糖份的摄取,特别是加了糖的食物。
有一个小实验可以帮助你在不加糖的食物中品尝甜味,这是丹麦的感官科学家Ida Steen所提出的”释放压抑的味觉”。
准备一杯柳橙汁以及一杯柠檬汁。首先,品尝柳橙汁。感受它的酸质跟温和的甜味。接着,品尝柠檬汁,这不会是太愉悦的感受,可能在品尝时会颤抖,但这对感官是很好的训练。
一杯精心调制的咖啡,可以清楚品尝到自体所散发出的甜味,我们必须藉由多练习来学习;更贴切的说法是,必须多品尝来探索咖啡的奥妙。
参考来源:
https://www.perfectdailygrind.com/2017/04/coffees-sweeter-others/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、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,但因数量庞大,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,请见谅。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,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,本文由「Sandbox Smart」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,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,若侵权请告知删除,谢谢